close

【張翠芬/台北報導】 

  
錯誤行為習慣從小可看出端倪,須及早矯治,必要時可求助精神科強制介入。 

  一個就讀國三的男生,因為家長不讓他買一雙價值3000元的名牌運動鞋,竟在家中作勢要自殺;一名18歲的女孩,每天晚上出去鬼混隨便和別人上床,即使才剛墮完胎還要往外跑……,這類案例的反社會行為,都讓父母傷透腦筋,專家指出,錯誤的行為習慣是非常可怕的,必須及時處理,必要時可請精神科做強制鑑定處理,以免個案做出更危險的舉動。

  最近媒體播出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槍擊慘案的凶手趙承熙舉槍自盡前的最後告白,影片中的趙承熙充滿仇恨與憤怒,語無倫次,不斷怪罪外在世界逼他走上絕路,看到趙承熙的成長歷程,馬偕醫院兒童心理主治醫師臧汝芬不禁頻頻搖頭,她說,從趙承熙的表達及行為表現,他是個有問題的孩子,只可惜沒有及早接受治療,才會演變成如此憾事。 

  臧汝芬醫師表示,很多反社會行為和不良的習慣,都是從小就出現端倪,過動或注意力不足的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會有不同的特徵,像買不到名牌鞋就揚言自殺的男生,和性濫交多次墮胎的女孩,都是門診中碰到有問題行為的個案。

   臧汝芬醫師指出,孩子的問題行為,在幼兒時期,會有打人、適應差、愛哭愛鬧、要什麼東西就非要到不可的強度反應;到了小學時期,就容易出現不聽話、說謊、偷竊、罵人頂嘴、打人或常被打罵、功課差,並有頭痛肚子痛等身體化的不適症狀;到了國高中時期,可能會出現拒學、蹺課、逃家、衝動性行為,甚至染上藥癮酒癮,有些則有焦慮憂鬱症及自殺傾向。

  臧汝芬強調,對於有這些狀況的孩子,家長從小就應訓練表達力及情緒管理,並教導學會如何以正確的方式發洩怒氣,例如快發脾氣時喝杯水、把生氣的事寫下來,出門散散步,或對著杯子瓶子把怒氣吼出來等,因為憤怒需要適度的宣洩,若是一再壓抑隱忍,恐怕哪一天會像火山爆發般一發不可收拾。 

  臧汝芬表示,家長不應一味批評指責孩子的錯誤,但是對於某些行為一定要積極處理,例如孩子的打人、自傷、說謊、偷竊、破壞、玩危險物品等行為,在第一次發生時就應處罰,明白告訴孩子「絕對不准」,否則錯誤的習慣一旦養成是非常可怕的,若是家長對於孩子的危險行為無計可施,可以求助執法單位請精神科進行強制鑑定,積極介入處理。

  臧汝芬醫師也呼籲,教育主管機關應重視兒童情緒管理問題,主動為老師加強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否則等到孩子長大出現反社會行為,社會要付出的成本代價將難以估計。 

──資料來源:
中時電子報醫藥保健--親親寶貝》2007/04/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今天很好の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