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ㄚ姊把所有的考卷整理出來,嚇死人的多!!
這還只是一部分,除了早先丟掉的考卷,還有講義、參考書...
原來國一到高三,我們的孩子腦袋裡得裝這麼多東西?
真是嚇死人的多!!

無言...

她一邊整理,我一邊拍照...很想哭ㄟ,
我們的孩子只是一部考試的機器嗎?...
細細看著孩子們從小到大的聯絡簿、資料,
不論是文筆好的、會畫畫的,到最後都滅頂在以考試主導教學的教育體制裡...
而我...是幫凶?!
 
以下轉載的這篇
章,是李偉文先生去年10月發表於blog上的,
家有國、高中生的父母,如果曾細細看過孩子的每張考卷,
應該很能體會,為何現在不快樂的孩子這麼多...

我們都走過那段擠大學窄門的日子,
當時的我很不快樂...
只是沒想到二十幾年之後,我的孩子...依舊,

無力。


令人髮指的國一的國文科考題  
文╱李偉文;本文引用自此          

       從小就覺得自己的國文程度還不錯,除了當學生時國文科各種大小考的成績都還可以之外,平常也喜歡看各種雜書,甚至在民國六十多年聯考死背壓力很大時,我還利用課餘以每字每句圈點方式時看完了古文觀止、四書讀本,甚至厚厚一千多頁的成語辭典。可是,我的信心,卻在最近AB寶拿一些國文測驗題目來問我時,有了動搖。
 

  原本想,國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的範園,離小學畢業才沒有幾個星期,這樣的國文考題有什麼了不起的,可是我一看題目卻愣住了,也瞭解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去補習國文,前些日子去幾個國中演講,中間 空檔與 老師們私下聊天,有教 國文的 老師就提到,她研究所的學弟這幾年開國文補習班,大發利市,才二、三年就買了好幾棟房子,她還笑說,沒想到教國文的居然「鹹魚大翻身呢」!

  自從教改以來,考試強調「不用死背,沒有固定教材」也就是考綱要不考固定版本的教科書,也因為要求不死背,所以題目「靈活」,這些目標講起來冠冕堂皇,沒有人敢於反對,可是對於學生,也就是考生而言就慘了,當孩子考試不及格(家長會想:天啊,連國語考試都不及格!),然後再想到基測分發時,只要每科錯一題就沒有機會進入前幾志願,那還得了,不進補習班行嗎?!

  不知道這是不是雖然教改目的是教育鬆綁,減輕孩子負担,可是教改十年下來,比當年被垢病的惡補時代,補習班數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十多倍。這真是個令人困惑的時代啊?!

  以下這幾題是國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範圍的國文試題,請大家測驗一下自己的國文程度: 
   

       題一:下列各詩句的季節,那一項判斷正確    

  (A)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秋    

  (B)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夏    

  (C)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谿何處邊→秋    

  (D)四月南風大麥黃,雬花末落桐陰長→夏   

 

  題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兩句詩有因果關係,下列何者同為具有因果關係?  

  (A)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B)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C)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D)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題三:下列那一個成語不適合形容夏天    

  (A)流金鑠石    

  (B)沈李浮瓜    

  (C)草長鶯飛    

  (D)火傘高張   

 

  題四:煙花三月下揚州,所描述季節與何者相同  

  (A)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B)鷺飛林外白,蓮開水上紅  

  (C)明朝挂帆去,楓葉落紛紛  

  (D)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答案也許是第一題C,第二題B,第三題C,第四題A   
        不知道這16個答案選項,你都知道出處嗎?若是我們都不太清楚,怎麼要求一個小學畢業沒幾個星期的孩子回答得出來?
         
         
這樣的考題不只是打擊孩子的信心,也會破壞對學習的興趣,以及進入文學欣賞的可能性。 

  
    其實不只是國文科這麼出題,幾乎每一科都是這麼折騰,這裏只列出最簡單的國文這一科是不想把大家嚇得太厲害。  
 

    後面附上我前幾天所寫的文章,嘉義小水鴨伙伴的回應,她是國文老師,也針對這個現象提出沈重的感慨! 

(文末所說『前幾天所寫的文章』~幾個國中的測驗題



身為一個國中 國文 老師,我得說一句公道話: 

這些題目為什麼對國一的學生來說很困難,是因為有很多的東西是國二國三才會學到的,比方說:轉品、曖曖內含光、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等等。 

我覺得自從我們放棄國立編譯館的國文課本版本,改採用南一、翰林、康軒等書局的課本之後,整個國文教學就亂掉了,既沒個次序,也沒個方法。因為他們的參考書和測驗卷都是配套好的,那些題目都是融合基測試題的,於是從國一就開始「和稀泥」式的出題法(國一考的題目幾乎和國三都一樣),這樣一來只是讓學生對國文這個科目充滿挫折感。
  

我很遺憾AB寶上了國中也不能免去如此酷刑,修辭學有十四種,為什麼才剛開學就要考到「轉品」?就算課文裡面有,也不一定要考啊!這其實是很過份的出題法。為了應付這些很沒有順序也沒有方法的考題,每一個老師都疲於奔命,國一新生開學後,幾乎在第一次段考前,都會把修辭上完,甚至文法、詞性、....塞一大堆給學生的結果,當然是學生覺得無法消化...... 

唉,希望所有的 國文 老師能有自覺,這些東西分三年慢慢上,都可以很輕鬆的學會,何必急於一時?讓孩子在文學的花園裡遨遊嬉戲,不才是上國文的目的嗎? 

這一切都要怪那些莫名其妙的測驗卷和參考書,怎麼會把三年的東西都混在一起出題? 

教過楊喚的「夏夜」之後,孩子體會不到夏夜的美,只忙著記「排比」、「類疊」、「轉化」、「映襯」這些修辭法,教過「雅量」這一課之後,孩子也沒時間體會「雅量」到底是什麼?因為「雙聲」、「疊韻」,還有名詞、動詞的判斷考題已經蜂擁而出。上了「絕句選」,還沒有體會到李白的絕句之精妙美好,就被平仄、韻腳、對偶
....等種種舊詩的規則弄得七葷八素。

其實這些內容在未來的課程都會一一出現,但是參考書和測驗卷都已經先考了,於是這些剛上國中的孩子,國文考不及格,變成家常便飯, 一兩 次下來,孩子再也提不起興趣讀國文,當然國文就更差了。

自從改成教科書的戰國時代,各版本進度都不同,這又造 成 老師和家長的焦慮,於是拼命的填鴨,結果只是讓孩子逃離國文這個科目更遠。 

身為國中國文老師,我留意到這些亂象,但是只能在自己的教學的小範圍上努力。要讓孩子學好國文,教學和考試一定要有個順序和方法,循序漸進,循循善誘,讓孩子愛上國文,愛上文學,愛上寫作。文學會是孩子終身的心靈伴侶,在他們挫折的時候鼓勵他,在她生命的高峰之際沈澱她。

也許,我們可以先從不在意他的國文成績開始做起,因為這些考題實在是太超過也太瑣碎,實在不具評鑑價值。鼓勵孩子閱讀和創作,無論寫日記或網誌都好。鼓勵他查字典或工具書,讓她培養自學能力,其實他會發展得很好的。  


by
嘉一炫小水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今天很好の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