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動新聞」談青少年飆網 (60天內可線上收聽)
教育好夥伴 2009年12月7日
主講: 楊惠玲老師(張老師文化事業講師) 二、教導的目標
1. 走在孩子的前方-引導未來(O 參與、了解~5W1H) 2. 走在孩子的後方-解決問題(X 永遠解決不完) 3. 教導不是「對、錯」的選擇,而是目標。
內容:
一、父母的陷阱
1. 孩子的眼睛總是一直線的看著前方,不會被過去所糾纏。
2. 父母總是用過去的經驗,教導現在的孩子,面對未來的問題。
三、溝通的目標
1. 解決問題
2. 維持關係
四、雙贏的親子溝通技巧
1. 我訊息代替你訊息
原則:反應自己的感受和陳述事實,不直接指責對方。
表達方式:以「我」來代替「你」
你訊息:你就是這麼不負責任,說好十點以前回家,為什麼這麼晚才回來,你眼裡還有誰啊。
我訊息:我很生氣也很著急,你十點還沒回來,我們擔心你發生什麼事。
2.同理心
原則:情緒+反應事實(+建設性的引導)
甲:我受不了我媽,不管我要做什麼事,她都反對。
乙:你生氣媽媽不尊重你的決定。
甲:就是啊。好像我什麼都做不好,我不是小孩子了,我已經是大人了。
乙:你希望媽媽尊重你是個獨立自主的大人。
五、「積極正向」的表達-讚美與建設性批評
1. 發掘優點,具體鼓勵(讚美要具體,有目標)。
「我喜歡你讀書的時候,看起來好有自信。」「你的畫真棒,色彩好燦爛。」(一個優點就能讓他自我肯定)
2. 肯定人,修正行為(批評-肯定「人」+具體「事」。
修正錯誤行為,而不是否定他這個人或整個人。處罰孩子,清楚說明是行為不對,而不是討厭他。
「動手打人是不對的行為,我們這麼生氣,是因為我們愛你。」
3. 接納對方,不以差異的眼光評價對方,足夠的空間去了解問題。
避免用「笨」「差」「壞」等貶損的責備,先思考目標,重點放在解決問題,而非發洩情緒。
4.發展健全人格的最好方式便是讓孩子「喜歡自己」。
六、喜歡付出代替應該犧牲
1. 做個愛自己的父母-快樂教導。
2. 做個愛孩子的父母-接納當下。
七、教導的態度-隆 克拉克:
1. 孩子需要有所適從,也喜歡有所適從
2. 如果孩子喜歡你的人,就會努力配合你
3. 孩子喜歡知道你對他們的期望
4. 孩子喜歡知道有人在關心他們 但網路是時代的趨勢,不可能不跟網路接觸... 父母跟孩子總是處於對立面,總是擔心孩子沉迷在網路上,
《 Lu的重點記錄分享 》
青少年掛網十分普遍,關於青少年使用網路一事,出現那些現象?
~
其實在「動新聞」之前,孩子在網路上早已經很容易取得有關色情、暴力等新聞事件資訊,
父母因為焦慮、擔心而和孩子起衝突,家長到底在憂心什麼?
~
否則網路裡面有太多逃避的空間,吸引孩子(甚至大人),這是人性...
所以何如何引導孩子善用網路,變得十分重要,
家長最憂心焦慮的無非是:1.上癮 2.網路上的陷阱
親子溝通停看聽,應如何就網路使用一事進行溝通?
~
不是完全地放縱不管,也並非完全禁止,而是必須開始思考目標,然後與孩子進行開放互動討論,
例如:明確訂下交換的遊戲規則,如何達成讀書的目標,又不剝奪上網的樂趣,
也就是,大人能接納孩子上網,孩子也要懂得如何節制,
引導的過程不是衝突的,而是清楚的討論...
訂定規則後,監督機制在哪?何時檢核、調整?目標達成沒?...都必須明確不模糊。
家長應如何看待孩子上網一事,方可「放下焦慮、導向積極面」?
~
從現在開始,告訴自己,要走在孩子前面,用引導的方式,簡言之就是建立習慣!
不要一直想『希望孩子不要做什麼?』,而是『我希望孩子做什麼?』,用目標來取代你希望他改掉的壞習慣,
不斷地幫孩子建立好習慣。
如果孩子已經迷戀網路,怎麼辦?
~
人的心大同小異,會接近我們喜歡的事物,離開討厭的事物,所以當然要找比網路強而有力的目標來取代網路沉迷,
父母一定要有自信,有些孩子經驗之外的事並未經歷,如何幫助孩子找到另外有興趣的事物,是父母的責任...
父母也有必要增加電腦及使用網路的知識和常識
~
要跟孩子永遠維持對話,相信孩子的行為模式可能改變,只是我們還沒看見,
幫助孩子建立好習慣,從小建立閱讀、運動、參與活動的習慣,生活豐富化之後,網路的吸引力就降低,
網路其實是孩子所有工具裡的一項工具,正確的態度是役物而不要役於物。
提醒孩子在網路裏要學會『二要三不』:
1.要給父母關心的機會,跟網路接觸的內容不要對父母隱瞞
2.要跟父母討論正確使用網路的方法跟態度
3.不要沉迷在網路交友
4.不要暴露自己的真實身分跟私密資料
5.千萬不要有私下交往的行為
【相關資訊連結】
*張老師「心理對話劇場」-- 台灣故事心情小站
*楊惠玲老師演講訊息 -- 沒有輸家的親子溝通(12/18 新店五峰國中19:00~21:0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