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在面臨孩子的管教上,總會碰到困擾的問題。尤其當家中有十幾歲的青少年時,常讓為人父母者面臨管教的最大困境。最近我們與縣政府教育局合作辦理中途學校,當我們接觸這些學生家長時,更讓我們發現他們在管教子女方面確實出現不少問題。
其中有父母因過度的溺愛、放縱孩子,卻更讓孩子的行為為所欲為。
有位母親在拗不過14歲女兒一再的要求下,答應買機車給他。但母親想,女兒平常抽煙的行為也讓她頗為頭疼,因此在這時候,向女兒提出要求,希望他戒菸,否則機車就不讓她騎。結果當然是機車女兒在騎,煙照樣在抽,而母親仍然束手無策。
首先這位母親,因被女兒吵著要買機車,不勝其煩的作出讓步的決定,其實就是一大錯誤。母親自己也知道現行法令並不允許14歲的孩子騎機車,讓心性未定的孩子騎機車,其危險性也是可想而知。但自己的「情緒」卻因被女兒的「煩」所干擾,而無法有理性的堅持和判斷。之後,我們更聽到這位母親,可能是為了讓自己內心較好過,讓自己錯誤的決定合理化,而告訴自己說「她的朋友也都在騎機車,就唯獨她沒有啊!」「她也有這個需要,否則還不是讓那些壞朋友載,我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可以載她啊!」再者,都答應女兒要買機車了,但母親心有未甘,再與女兒談條件,希望她戒菸,結果當然是失敗的。
其實這位女兒也是早已洞悉母親的心理,為了想買機車,母親什麼要求,都事先敷衍的答應她,之後不遵守約定,目的已達到,母親能耐他何?母親最後還是無法堅持,如果女兒不戒菸,就把機車沒收的決定。在這過程中,我們發現,母親幾乎是節節敗退,女兒行為得寸進尺。
為人父母者,應該提供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和基本生活所需,但無條件的愛並無法以物質代替。父母光給錢和東西是不夠的,只有關心和陪伴,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有時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多賺些錢之間,兩者是有衝突的。父母親必需作出正確的抉擇,否則犧牲了與孩子相處和教育的時間,以後孩子出了問題,可能花數倍的時間都不足以彌補。對於前面女兒要求媽媽買機車的例子,相信也是一些父母所面對的困擾。
孩子利用發怒、生氣、哀求、威脅、拒絕的情緒來掌控局勢,讓父母不得不屈服他的要求。一旦孩子從任何情緒反應中獲得滿足,他就會一再使用,父母若沒察覺,或是都順著孩子的要求,則容易形成孩子鬧情緒的習慣。為人父母者,不可不謹慎以對。
對於孩子的教育,給予「想獲得必須要付出」的觀念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孩子會要求父母給予買隨身聽、電腦、CD音響等等非生活必需的東西。父母要去傾聽孩子背後的聲音,是否是因為和朋友有所比較,朋友擁有這樣東西,他也想要有?他自己是否有能力去購買?如果他要求父母買給他,父母就要慎思,是否要同意孩子的要求?是否能和孩子一起商談用何種方式去獲得想買的東西?孩子自己是否要犧牲其他生活上的花費,以儲蓄或勞力付出的方式,來延緩他獲得該項東西的時機。
不要讓孩子覺得,他的要求,父母都應無條件,理所當然得供應。如此,才能培養出懂得公平合理對待,有責任感的孩子。
── 文 / 李建清(慈懷會訊第42期)
我說:
我是如此懶得更新blog...完蛋了:(
- Jan 17 Wed 2007 09:40
如何處理孩子提出的要求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