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父母心 難為老書僮  文 ∕ 吳博欽∕臺北市立華江高中教師 ~ 北市教育e週報 2010.09.22

怎麼還不好好認真讀書?原本由國中成績優異的孩子,在高中變得漫不經心成績一落千丈,過了兩年都不見起色?或者,孩子對自我要求很高,常讀到三更半夜不睡覺,心情憂鬱易怒,怎麼勸都無法使他放鬆。孩子的未來啊!彷彿就靠一雙雙、一個個的父母(或者戲稱老書僮)的努力了。

 在升高三之際,不論父母或孩子都該開始焦慮著這一年是生死存亡之秋,再多的努力就看最後在學測、指考上能不能揚眉吐氣,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學科系。可是,要如何才有好的考試表現呢?簡單來說就是健康的身心狀態和厚實的學識基礎。化成細項可以是規律的生活、營養的飲食、穩定的精神、積極的心態、踏實的學習、廣泛的閱讀、細心的準備…等等,您的孩子做到了幾項呢?

 看到這裡,請您先別灰心和著急,的確父母的影響力是很大的,我們一定要做些什麼來幫幫他們,不過在做之前先提醒您三件事:
  一、孩子的未來掌控在他自己手裡,要學習對自己負責。
  二、孩子的成敗不等於父母的成敗,管教前先仔細想想。
  三、考了一個好成績不等於就可以上理想的大學科系;上了理想的大學科系也不等於就會變成優秀的人材,好人材不只會讀書,而會考試也不見得就有競爭力。

 如果您可以認同這三點,接著事情會比較好辦。我們可以假設孩子的自我成就的動機是很強的,不努力常常只是要逃避壓力,而叫他努力也常無形中增加壓力。回歸到這些半生不熟的小大人身上,他們想要父母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其實,就只是單純的支持、陪伴與欣賞。
 
 支持是看見孩子的需要,並給他想要的。如:孩子自己審慎評估要補習、家教,才讓他去補,而不是強迫他上補習班或家教。或者是孩子對大學科系的不了解,可以陪他一起找資料。

 陪伴是聽見孩子的心聲,並適時傾聽了解。如:在考試挫折或情緒低潮時,給予關懷,詢問發生什麼事?細細聆聽且同理孩子的感受,先照顧情緒並且不要太快給建議或方法。如果孩子一時不想講就耐心等待合適的時間。

 欣賞是察覺孩子的優點,並讓他知道。如:雖然在大考臨頭下,以我們的標準孩子常會怠惰、消極或逸樂,但是要相信孩子有良好的天賦學習潛能,他們是可以自我調適並克服難關的。仔細找出您的孩子的良好特質,大聲地告訴他並於他人分享。孩子的信心有一大半來自於您的欣賞。

 以上三點,看時容易做時難!很多的親子衝突來自於孩子長大了,他們漸漸成為一個個獨立自主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意見,想要證明自己有能力,他們要提醒不要叮嚀,要支持不要限制,要欣賞不要辱罵!雖然很多孩子還不夠成熟,不能為自己負責,但總要開始學起自己規劃、自己執行和自己承擔後果,能夠有信心地為自己出征,就算這一場輸了、失敗了,下一回合他們會成為更有競爭力的戰士,最後會贏得精彩且值得的人生。



父子影痴俱樂部 The Film Club:A True Story of a Father and a Son
「我對教育只知道一點:人類最大也最重要的難處,在於如何帶大,並教育孩子們。」——蒙田(1533-1592)

推薦序2
用電影陪孩子度過成長的情緒風暴期  文∕李偉文

  這是一本溫暖而令人感動的書,對我而言,更是心有戚戚焉。不過,我不像作者那麼倒楣與悽慘,我的女兒也不像作者的孩子那麼叛逆,甚至逃學、嗑藥。我和作者一樣的部分,是每星期至少陪孩子看三部電影,更幸運的是,我從孩子小學四年級起就有這個習慣,孩子現在已經國三了,至今仍然持續著。

  當然,我們可能無法像作者一樣,對電影有那麼專業的知識,可以講出許多和電影有關的掌故和拍攝製作的幕後故事,但是我們一定比孩子擁有更多的人生歷練,會有許多的經驗想告訴他們,若是在看電影時,趁機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價值觀,那絕對是最自然的時機,往往也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對於一個逐漸想獨立、想脫離家長的束縛、愈來愈叛逆的青少年而言,父母親正經八百的訓話,不僅無效,通常還會造成反效果,這時候如果能夠善加利用居家生活中最自然的休閒方式,也就是挑部適當的影片,和孩子一起坐下來專心地看,然後再於觀影後的感動氛圍中,分享父母自己的情緒或和影片可以呼應的真實故事,也許不必講太多—就像作者所示範的—在三言兩語之間,就可以達到超乎預期的效果。

  而且,更棒的是,和孩子一起專心共享電影的次數多了之後,親子之間的親密感和信任度通常也會順勢增加,孩子在看完電影後,便會說一些他平常不會向父母講的心事。因為電影演的雖然是別人的故事,但是能夠引起孩子共鳴的部分,其實就代表了他們當下正在關心或憂慮的事,身為家長也可以從孩子透露的蛛絲馬跡中,獲得一些訊息,以便適時地提供協助。正如同作者在書裡所書寫的,那三年和兒子共同看電影消磨彼此生命中最苦悶、難熬、前路茫茫的時光,同樣也是從一部部的電影中,以「別人的情節」做為引子,共同就青春期的叛逆、愛情的無可捉摸、才華的表現形式、人生意義的終極追索……等話題,做了深度的討論,除了改善了父子之間原先疏離的關係,也同時讓他們朝自己的內心挖掘,面對無可預測的未來,有了更清楚的方向。

  而這一切真正向彼此坦承的父子對話,恐怕都是在沒有電影這一層「緩衝」的幫忙下,所無法完成的。

  這本《父子影痴俱樂部》介紹了許多電影,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從作者誠實的描述中,感受到每個身為父母親的人,共同的心情。而隨著作者跌宕起伏的遭遇,我們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所無可避免的焦慮,似乎也得到撫慰和理解。

★新書資訊

  父子影痴俱樂部


文∕翁慧圓︱ 陳盈嘉係台中縣家庭扶助中心主任、資深社工員

案例 》
  今年升上國一的阿建,開學第一天就「落跑」,還把制服剪破,擺明不想上學。媽媽與學校勸了好幾天都沒有用,不上學的阿建每天往網咖跑,學校只好將阿建列入中輟學生,直到學校主任在街上遇到阿建,半鼓勵半強迫的把阿建帶到學校上學,他才乖乖的上學到期末。但寒假結束,下學期開學的第一週,阿建又藉故病痛不去上學了,媽媽無奈的說:我有鼓勵他去上學,但他就是「會落跑」,我也沒辦法…。

說明》
  在一段長時間放鬆較無壓力的假期後,突然又要面對學業的壓力,往往會產生一些身心症狀。孩子們的自我調適與抗壓能力較不成熟,往往有較多的適應障礙,特別在新學期開始、或剛升上國小或國中,孩子們得面臨適應新的人際關係、環境、學業等課題,這些壓力會讓一些孩子不想(不敢)上學,較嚴重的就成了「拒學症」或「懼學症」。若未適當協助改善,逃避上學的孩子,可能演變成中輟生、逃家的孩子。孩子不想(不敢)上學的原因大致為:
  一、個人因素:
  個性內向的孩子可能因適應困難而懼學,追求完美、自卑或自尊心高的孩子也可能因挫折而拒學;抗壓度低,容不得挫折的孩子,若未習得適當的抗壓模式,往往選擇拒學因應;過於依賴父母,有分離焦慮的孩子,也容易不敢上學。此外,也有孩子以拒學來達到某種目的。
  二、家庭因素:
  最常發現的因素是親職失當,如:孩子的壓力得不到家人支持與協助。父母沒有適時讓孩子學習獨立、家庭期望過高、家庭間的衝突等也容易導致孩子逃避上學。
  三、學校因素:
  教師的管教不當、期待過高,會讓孩子害怕上學。孩子在學校內的人際障礙、受同儕排擠或校園暴力,也可能導致拒學情形。
  四、身心疾患:
  一些不易被發覺的智能障礙、學習障礙、情緒障礙、憂鬱症、身心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或其他精神疾患等,都會造成孩子不願上學。
  五、社會因素:
  孩子禁不起網咖、電玩、幫派等誘惑刺激,往往也是孩子「落跑」的可能因素。

處理》
  一、了解拒學背後原因,不要一味強迫上學,不同的原因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家長應跟學校共同合作,了解可能的原因。
  二、合理的期望:其實家長設身處地想想,自己換工作或參與新環境,同樣會有很多擔憂與焦慮,因此,面對孩子拒學,先降低標準,建立合理的期望,而這個「合理標準」,可是要親子師生共同擬定的!
  三、製造成功經驗建立就學的成就感:應了解孩子的優點,多鼓勵孩子表現優點並提供孩子成功的機會,建立自信。
  四、鼓勵接納與溫暖支持:家庭與學校應雙向溝通共同合作,讓孩子對就學環境有歸屬感,可請同學與他親近、安排愛心媽媽、輔導室的認輔等。
  五、提升挫折忍受力與身心紓壓能力:父母師長可與孩子共同計劃,找出適合的身心抒壓方式。適度運動可提升學童的學習能力或情緒的穩定度,當孩子讀累了,打打球、聽聽音樂或看看漫畫,都是很好的抒壓,只要不過度沉迷,家長應鼓勵正當休閒活動。
  六、專家協助:若身心症狀嚴重,家長可考慮就醫身心科或專業輔導機構,接受進一步的診療。


公校的世紀挑戰  
文∕林玉珮  出處:親子天下 2010.11 

台灣的公立中小學正在崩壞嗎?為什麼有愈來愈多家長考慮將孩子送到私校?
有愈來愈多人不相信公校足以培養孩子面對未來需要的基本能力?
公校面臨了什麼樣的困境?在邁入選校世代,公校如何新生、如何創造優質的教育環境?...



懼學?拒學!幫助處於風險中而退縮的孩子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新聞稿 
2009.11.19


增進青少年親子關係的秘訣  ~文∕ 姚秀靜 好消息協談中心督導  出處:嘉基醫院 2008.08  


幫助少年的技巧  (九 )處理孩子的拒學與懼學家長學苑

對於抗拒學習、毫無向學意願的孩子,父母和老師則應積極配合,來幫助孩子
國中校園裡有少數的孩子,上課不聽講,書包裡面是空的,毫無向學的意願,這種情形是「拒學」;另有少數孩子則是恐懼上學,甚致產生身心症狀,這種情形是「懼學」。對於抗拒學習、毫無向學意願的孩子,父母和老師則應積極配合,來幫助孩子:
(一) 可能發生拒學與懼學的時期:
  1. 一年級新生入學時。
  2. 更換老師初期。
  3. 結束假期次日。
  4. 轉學初期。
  5. 發生重大過失,未獲正確輔導時。
  6. 適應欠佳或學習低成就狀況發生時。
  7. 人際關係不佳,產生疏離狀況時。
(二) 拒學的孩子通常是基本學科不佳,父母應幫助孩子重新奠定基礎。
(三) 面對孩子對課業感覺厭煩、倦怠的心態,父母應寬容、溫柔的對待,不宜嚴厲的謾罵、責備,如此才有可能喚回孩子的心。
(四) 協助孩子發覺較有興趣的學習領域,讓孩子從他擅長的方面做起。一旦孩子有良好的表現和成果,即時給予鼓勵和讚美,以增強孩子學習的信心。
(五)同儕的不良影響,孩子如果結交到不愛讀書、愛玩的朋友,較有可能變成拒學的情形,父母應從孩子的朋友著手,改變他們不正確的想法和態度。
(六) 可能形成拒學與懼學的原因:
  1. 缺乏安全感,產生分離焦慮的現象。
  2. 父母過度保護、溺愛,無法適應獨立生活。
  3. 教師管教不當,心生恐懼。
  4. 父母或教師期望過高,壓力太大而放棄學習。
  5. 基本學習能力不足,學習屢遭挫折。
  6. 恐懼受到同學欺負或排擠。
  7. 欠缺人際關係能力。
(七) 拒學與懼學的輔導方法:
  1. 與老師保持聯繫,相互了解孩子在學校、家庭的實況及其生長史。
  2. 與老師共同尋找原因,謀求循序漸進的輔導方法。如:減輕壓力、增加成就感、給予特別的關懷、改變管教方式、增進人際關係能力...等。
(八) 孩子拒學與懼學時,需要父母愛心及耐性的陪孩子走過,必要時可尋求心理輔導與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今天很好のlu  的頭像
    今天很好のlu

    今天很好

    今天很好の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